2016年湖北民族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

2018-11-02 09:08:43 来源: 点击量:
【字体:
打印

  
  2016年湖北民族学院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

  1.学校高度重视,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
  进一步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”工程,学校校长为就业创业工作第一责任人,各二级学院书记院长为各二级学院的第一责任人,由校长与各二级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。同时学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大会和专题会议,明确提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,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坚持面向社会、面向毕业生,主动开拓市场,切实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,狠抓工作责任和目标的落实,保障就业经费的使用。相继出台了《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》、《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》、《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办法》、《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就业奖奖励方案》等相关文件办法,对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提出了针对性、前瞻性、实效性的意见。
  2.关注特殊群体,提供切实的帮扶措施
  学校积极做好新疆籍等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工作,积极做好符合恩施州人社局对“四类人群”(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、社会孤儿、残疾或烈属)求职补贴的申领工作。今年我校共有151名毕业生人均享受恩施州人社局800元求职补贴,共发放求职补贴资金120800元。此外,各二级学院还为不同情况困难毕业生发放不等金额的就业帮扶补助,帮助他们树立信心,早日落实就业意向。
  3.各学院发挥主观能动性,积极有效开展就业工作
  各学院贯彻落实学校相关文件精神,积极落实责任制,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。将就业工作列入学院工作的重要日程;制定就业工作计划,与班主任老师签订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;各二级学院还支出部分学院经费作为就业专项经费,支持就业工作;各学院通过主动向用人单位征集需求信息等措施,大力开展就业市场建设;暑期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,在今年暑期,各二级学院抽调老师,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跟踪核查,了解毕业生就业情况,各二级学院共调研100余家用人单位,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进行调查。
  各二级学院结合本院和学生的实际情况,先后制定了一些新办法新措施,有效地开展就业工作。如外国语学院抓好两个时间节点(学生专业4、8级考试时间节点,论文答辩时间节点)定期在院教职工大会上通报就业情况,引导教职工关注支持学生就业工作,并对教职工成功推荐学生就业的予以表彰。信息工程学院、经济与管理学院、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、体育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,积极引导推荐到实习基地就业,主动向用人单位搜集需求消息,积极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。医学院、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专门组织了以考研、就业为专题的经验交流会、动员会和辅导会,指导学生报考、备考,提高学生的考研成功率。林学园艺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法学院、金沙67783检测路线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,使就业工作更有针对性,在工作中充分调动了就业导师的工作积极性,根据学校就业考核方案要求,将其中部分考核指标分配至就业导师。理学院、艺术学院积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,在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时一并填写毕业生跟踪调查表,有效促进后期跟踪调查工作,使跟踪调查服务更有实效等等。
  4.加强就业指导,提高学生就业能力
  加强就业主题活动。各二级学院定期举办“职业规划大赛”、“模似职场应聘大赛”等主题鲜明、贴近学生求职实际的特色活动。大学生创业俱乐部、心逸就业指导协会两个学生社团组织今年共举办26场大学生求职相关活动和讲座,邀请学者专家进行指导,编制印发就业辅导报12期;全年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16个班级共计256学时,涉及学生2560余人。
  5.开拓就业市场,拓宽就业渠道
  积极做好毕业生宣传工作,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。全年共派出五批近50余名老师赴西部民族地区、珠三角、长三角,加强与人才市场、企业的联系,与32家人才市场、企业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。
  为了落实“引进来”的工作思路,通过电话、信函、上门洽谈等方式获取各种用人信息,积极主动做好校园招聘,2016年举办大型招聘会5场,32场校园专场招聘,提供就业岗位13000余个。
  6.坚持以学生为本,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
  创新信息发布方式,优化服务水平。通过短信平台、校园网、户外电子显示屏、就业工作QQ群等多种方式,及时发布相关资讯,帮助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,共为2016届毕业生发送5万多条次招聘信息。
  为更好满足毕业生需求,暑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对220余人次高校毕业生进行报到证调整、改派手续,为4911名毕业生进行5次派遣手续办理,帮助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难,保证了毕业生及时顺利就业;同时3个月以来协助恩施州、市教育局为我校毕业生办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1116份。

Baidu
sogou